租房新规出台:租客能否迎来“体面”租房时代?

日期:2025-09-25 17:02:17 / 人气:29


2025年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这部共7章50条的条例,构建了租房市场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对出租承租行为、企业运营和中介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规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人视其为租客的福音,认为租房从此有“法”可依,但也有观点认为,新规的影响并非如此简单。

一、新规对房东与租客经济影响的辩证分析

(一)新规对房东的影响:供给与成本的博弈

新规构建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从经济学角度看,强化监管会给市场供给方(房东)施加“合规成本”。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住房用途限制:新规明确规定厨房、阳台、卫生间、地下室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这直接减少了可用于出租的住房单位数量。短期内,拆除隔断、重新装修不仅会使可出租房源进一步减少,还会增加房东的支出。

  • 租金指导价:虽然新规未直接设定租金上限,但授权设区的市政府建立租金监测机制并定期发布指导价格,这相当于一种租房价格管制。从长期来看,这会影响租赁住房的供给数量,房东可能会因价格限制而调整出租策略。

  • 合同备案要求:房东需使用实名签订住房租赁合同并向租赁住房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这一规定可能影响房东出租房子的意愿,部分房东可能不愿实名或担心“露富”,更担心备案后会负担更高的税费,尽管住房出租纳税规定由来已久,但备案规定引发了不少人对“房东税”的误解。

从短期和微观个体角度看,房东在经济上有所受损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不过,从长远和宏观角度看,若租房市场因新规更加规范,房东可能会从中受益,但目前这种积极影响尚未显现。

(二)租客经济获益机会:市场供需决定

对于租客而言,虽然新规对房东的一系列规定看似能保障其权益,但在经济上获益的机会不大。可出租住房单位减少、房东出租意愿降低以及房东承担成本上升,这些因素会推动房租提高。当前住房租赁市场行情不景气、房租下行且供给充裕,租客暂时不会面临太大压力。然而,一旦市场行情转折,或在CBD、产业园区等就业集中且房源供应有限的区域,租客将面临房租上涨的压力。特别是目前住在“隔断房”中的租客,若根据新规提前退租,再找房子时很可能要付出更多租金,因此建议允许他们继续居住一段时间。

二、新规对租客权益保障的积极意义

(一)隐私权与安宁权保护

新规明确租客的隐私权与安宁权受法律保护,出租人不得擅自进入租赁住房,确需进入的应提前征得承租人同意(依法可进入的除外)。若房东违反规定,租客可选择报警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这一规定解决了现实中房东随意进入出租屋打扰租客生活的问题,为租客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租客在出租房中安心生活。

(二)“租购同权”迈出关键一步

租客凭备案合同可办理居住证、公积金提取、积分落户、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等公共服务,这是对租客享受当地公共服务权利的重要保障。虽然“租购同权”并非新规首创,但通过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是从理念走向制度实践的关键一步。它为户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想象空间,有助于提升租客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然而,实现“租购同权”并非易事。在目前体制下,户籍、社保缴费年限、房产证等仍是享受公共服务的先决条件,租房合同备案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尚待明确。但随着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首次买房年龄的推迟,租房住成为许多人的事实或必然趋势,“租购同权”的诉求会越来越强。

三、总结:理性看待租房新规

《住房租赁条例》的出台是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对房东和租客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虽然新规在短期内可能导致房东经济受损、租客面临房租上涨压力,但从长远看,有助于构建更加规范、公平、有序的租房市场。

对于租客而言,新规在保障隐私权、安宁权和推动“租购同权”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要真正实现“一辈子租房也能过‘体面’生活”,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平衡房东和租客的利益;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租房文化氛围,提高对租房生活的认可度;市场应提供更多优质、稳定的租赁房源,满足不同层次的租房需求。只有这样,租客才能在租房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权益和保障,实现“体面”租房的愿景。

作者:沐鸣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沐鸣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