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打工记
日期:2025-09-04 20:55:47 / 人气:7
作者在巴黎读书的两年间,做了各种各样的零工,这些打工经历不仅让其体验了不同的生活,也对生活、自我和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布劳涅森林旁的探索与中式小食堂试工
布劳涅森林的复杂景象
作者居住在布劳涅森林旁,这里因灌木丛中的卖淫活动和聚众性派对而臭名昭著。森林里破布当遮羞布,地上满是避孕套包装,呈现出一种混乱、不羁的景象。同时,这里也有不少亚洲餐厅,主要以越南、泰国、中国、日本菜的快餐为主,食物成为亚洲文化的一种体现。
中式小食堂试工经历
作者走进附近餐厅求职,先在中餐的traiteur试工,老板是一对中国夫妇。疫情期间他们生意惨淡险些关门,如今生意稍有回暖且孩子上班,中午需要额外人手。试工时作者笨手笨脚,常被塑封膜机器烫伤,后厨狭窄陡峭,送炸物时要冲下楼梯到充满油烟的后厨,几乎看不清老板的脸,只记得大锅旁模糊的身影。由于只招中午兼职,而作者中午一般有课,所以最终没在这里工作。
二、越南餐厅服务员工作体验
工作初期的幻想与入职
作者到巴黎第二周就在一家越南餐厅找到服务员工作。这家餐厅中午和晚上都营业,离拉德芳斯很近,中午顾客多为附近白领,店面拥挤。老板们得知作者是刚到法国且没念语言学校就直接上学,觉得作者疯狂。作者受新浪潮电影影响,幻想体验左岸派生活,像法国电影里风情万种的女招待,为了这种体验开启了服务员工作。
工作日常与顾客特点
作者工作时间主要是晚上六点到十点,有时中午也上班,下班后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家。菜品不多,菜单容易记熟,但接听法国人电话确认电话号码时较麻烦。晚上有时需要送外卖,给老年人送外卖能活动身体、吹到晚风,且作为亚裔女孩送外卖总能拿到小费。
后厨团队与出走原因
后厨有两位中国厨师和一位巴基斯坦小哥,其他服务生是越南学生。三位厨师半“黑着”身份,巴基斯坦小哥语言不通,做错菜会打手势让作者吃掉。年轻中国厨师曾学武,现在看不出痕迹;年长厨师带着妻女和父母来巴黎“黑着”,父母本不想来,但因舍不得孙女一同前来,女儿在学校像听天书。当作者询问他们为何顶着不合法身份留下来时,小哥表示国内厨师工资低、工作环境高压且等级制度森严,而在这里不加班,收入高,一家人能在一起,这反映出很多人出走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即收入与家人的陪伴。
对生活与归属感的思考
作者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和布劳涅森林里女人的生活距离并不遥远,在昂贵的巴黎,经济支持的短缺可能使自己也会陷入困境。这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人们出走的原因往往是为了更实际的生活需求,而“文化人”容易被形而上的概念迷惑,难以回答关于生活和家的核心问题。
三、对劳动与自我的重新认识
与性工作者的接触及观念转变
巴黎大街小巷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圣丹尼斯街有更多性工作者。起初作者难以识别她们,后来在朋友提示下才注意到。作者开始学习更脚踏实地面对生活,不再因法国老白男给小费而感到被羞辱,认为这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应坦然接受小费。在劳动中,作者对理论祛魅,高中时用理论武装自己,却框住了自己,而打工让自己更加自洽,不同身份逐渐整合。
对法国年轻人生活的理解
作者从法国朋友那里了解到巴黎部分年轻人靠领政府低保、住父母房子,过着看似自由却迷惘空虚的生活。作者原本厌恶“内卷”来到巴黎,现在能理解这种文化,认识到劳作是看得见的爱,不应把辛劳当作诅咒。在餐厅打工时,作者虽未完全体验到新浪潮电影场景,但工作近一年,与客人交流开玩笑,有时能扮演想象中的“巴黎女招待”角色。
劳动的神圣性与意义
过年时父母来巴黎,看到作者做服务员感到震撼。在中国,雇佣劳动是社会化成年人的标志,虽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也能感受到劳动的神圣性。相比坐办公室,直截了当的劳作更不容易使人堕入虚无,具身劳动可以成为爱的日常实践,蕴含着超越资本主义诡计的可能性。作者的朋友在酒店夜班前台工作时,从准备早餐中感受到轻松和愉快,这种难以捉摸的劳动快乐,是在被剥削现实中寻求更道德和公正的爱的可能,体现了在复杂结构中寻找积极意义的可能性。
作者:沐鸣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巴黎打工记09-04
- 虎扑女神大赛:二三次元碰撞下的...09-04
- 建立 1GW 超算中心,OpenAI ...09-04
- 编辑被迫搞团播?从 “荒野求生”...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