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搬家:被忽略的股市上涨信号,撑起创新药狂欢与牛市预期

日期:2025-08-23 19:55:38 / 人气:3


当上证指数突破 3800 点、创业板指 57 天暴涨近 30%,市场还在争论 “4000 点能否突破” 时,一个极易被忽略的核心信号已悄然浮现 —— 居民存款正在加速 “搬家”。2025 年 7 月,居民存款减少 1.11 万亿元,非银存款(流向股市、基金等)新增 2.1 万亿元,叠加 71.5 万亿元存款即将到期、5 年期定存利率累计下调 135 个基点,这场 “从银行到资本市场” 的资金迁移,不仅是当前股市流畅上涨的底层动力,更为创新药等高潜力板块的 “融资狂欢” 提供了宏观资金支撑。回顾近 20 年五次存款搬家规律,当前 1.7 的 “居民存款 / 沪深股票总市值比值” 仍处历史高位,意味着资金入市远未结束,既为牛市奠定基础,也让创新药企业的 “囤粮” 与资本的 “套现博弈” 有了更充足的资金土壤。
一、存款搬家:近 20 年五次验证,每次都是股市上涨的 “燃料”
居民存款从银行流向资本市场,从来不是偶然,而是 “利率下行、风险资产收益提升” 下的必然选择。近 20 年五次明显的存款搬家,每次都为股市注入强劲动力,形成 “存款搬家→资金入市→指数上涨” 的清晰传导链,这一历史规律为当前牛市预期提供了最强支撑。
1. 三次典型牛市:存款搬家是 “点火器”
2007 年:股权分置改革 + 经济强劲,存款涌向股市
股权分置改革落地让市场信心爆棚,居民风险偏好飙升,当年新增股票开户数破千万,活期存款占比大幅上升(定期存款减少)。资金涌入推动上证指数创下 6124 点历史高位,存款搬家成为牛市的核心燃料。
2009 年:四万亿刺激 + 通胀保值,资金弃存投股
四万亿刺激政策下通胀抬头,居民为规避存款贬值,将资金转向股市、房地产。当年 7 月新股重启,M2 增速创历史高位,上证指数最高涨幅近 90%,存款搬家直接助推市场反弹。
2014 年:降息降准 + 注册制预期,资金批量入市
央行开启宽松周期,叠加注册制改革预期,居民资金从存款转向股票、基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大幅上涨。这轮搬家为 2015 年上半年 A 股加速上涨奠定资金基础,创业板指一度暴涨至 4037 点。
这三次案例的共性的是:存款利率相对低迷 + 风险资产收益明确 + 政策或改革预期催化,而当前市场正完美复刻这一逻辑 —— 存款利率持续下调(5 年期定存利率累计降 135 基点)、股市(尤其是创业板指)近 30% 涨幅显现收益优势、创新药等板块因全球化与研发突破具备成长预期,存款搬家的 “点火条件” 已全部具备。
2. 2018-2022 年存款高增:房地产退潮后的 “资金蓄水池”
2018 年后,居民存款进入 “高增长周期”:2018 年新增 7.2 万亿,2022 年达峰值 17.8 万亿。这背后是房地产行业迎来拐点 —— 过去 20 年房地产是居民财富 “首选阵地”,行业降温后,资金从楼市回流银行,形成 “存款蓄水池”。截至 2025 年 7 月,居民存款规模已达 160 万亿元,相当于当前沪深股票总市值的 1.7 倍,这些沉睡的资金,正是未来股市上涨的 “弹药库”。
二、当前信号明确:存款搬家已启动,三大数据印证资金入市趋势
2025 年以来,存款搬家的 “启动信号” 已愈发清晰:存款减少、非银存款激增、到期存款规模庞大,叠加利率重定价窗口临近,资金从银行流向股市的动力已无法阻挡,这也为创新药板块的 “融资潮” 提供了宏观资金背景。
1. 月度数据 “亮红灯”:7 月存款搬家规模超万亿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居民存款减少 1.11 万亿元,同期非银存款(主要流向股市、基金、券商资管等)新增 2.1 万亿元,同比多增 1.39 万亿元。这一 “一减一增” 的反向变动,是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资本市场的直接证据 —— 居民正在用脚投票,放弃 “低息存款”,追逐股市的高收益。
对创新药板块而言,这一趋势尤为重要:港股创新药企能在短期内融资超 340 亿港元,A 股迪哲医药、百利天恒定增顺利获批,背后正是市场资金充裕、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的体现。若存款搬家持续,创新药作为 “高成长、高潜力” 板块,将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既支撑企业融资,也推升板块估值。
2. 到期存款 “堰塞湖”:71.5 万亿存款待重配,股市成重要选项
2025 年,银行到期存款规模达 71.5 万亿元,占全部存款的 36.9%,为近 5 年新高。更关键的是,2022 年 9 月开启的存款降息潮,使得占比极高的 3 年期存款将在 2025 年 9 月开始 “重定价”,届时居民真实无风险利率将进一步回落。
面对 “存款到期后利息骤降” 的现实,居民的选择将更明确:一边是上证指数突破 3800 点、创业板指涨近 30% 的股市,一边是 5 年期定存利率不足 2% 的银行存款,“弃存投股” 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这些到期资金中,哪怕只有 10% 流入股市,也将带来 7 万亿增量资金,足以支撑包括创新药在内的多个板块持续上涨。
3. 关键指标 “历史高位”:居民存款 / 股市总市值 = 1.7,资金入市远未结束
衡量居民财富配置的核心指标 ——“居民存款 / 沪深股票总市值比值”,截至 2025 年 7 月为 1.7,处于历史高位区间。回顾历史:
2014 年初(牛市启动前),该比值达 2,对应市场低迷、资金避险;
2015 年中(牛市顶峰),比值降至 0.8,对应大量存款涌入股市;
当前 1.7 的比值,距离牛市顶峰的 0.8 仍有巨大差距,意味着居民存款向股市的迁移 “才刚刚开始”。
这一指标对创新药板块的意义在于:当前板块的 “融资狂欢” 与 “股价上涨”,并非短期炒作,而是有宏观资金面支撑的长期趋势。随着存款持续搬家,创新药作为 “政策支持、需求刚性、全球化空间大” 的行业,将持续吸引增量资金,推动企业研发与商业化进程加速。
三、与创新药板块的联动:存款搬家撑起融资狂欢,资本博弈更具底气
此前创新药市场的 “囤粮” 与 “套现” 博弈,看似是行业内部的资本动作,实则离不开 “存款搬家” 带来的宏观资金环境。充足的市场资金,既让药企 “囤粮” 融资更易落地,也让资本 “套现” 后仍有新资金接盘,形成 “融资 - 研发 - 估值提升 - 资金再流入” 的良性循环。
1. 药企 “囤粮” 更从容:市场资金充裕,融资难度降低
港股创新药企能在 2025 年融资超 340 亿港元,药明康德、信达生物单次融资超 40 亿港元,背后是市场资金充足、投资者愿意为 “创新药成长故事” 买单。若存款搬家持续,将有更多资金流入公募、私募等机构,这些机构会进一步配置创新药等高成长板块,为药企后续融资(如定增、配股)提供资金支撑,缓解创新药 “高投入、长周期” 的资金压力。
例如亚盛医药通过 “以旧换新” 融资 15 亿港元用于临床推广,信达生物 43 亿港元投向全球化研发,这些操作若放在 “资金紧张” 的市场环境中,可能面临 “融资额不足、定价过低” 的问题,而当前存款搬家带来的资金红利,让药企能更从容地 “囤粮”,为长期发展铺路。
2. 资本 “套现” 不恐慌:增量资金接盘,股价更具韧性
创新药板块的大股东减持(如高瓴资本套现百济神州 26 亿港元、淡马锡减持信达生物 24 亿港元),若在 “资金匮乏” 的市场中,可能引发股价大幅回调。但当前存款搬家带来的增量资金,为 “套现” 提供了充足接盘力量 —— 以信达生物为例,淡马锡减持后,股价仍从 78 港元涨至 99 港元,接近历史高点,正是因为新资金持续流入,消化了减持压力。
这种 “套现不恐慌” 的局面,反过来又增强了市场信心:投资者明白 “减持是股东的正常操作,而非看空行业”,更愿意持有创新药股票,推动板块估值修复。这与存款搬家形成的 “资金蓄水池” 密不可分,也是创新药板块能在 “套现” 与 “融资” 并存下仍保持上涨的关键。
四、风险与展望:存款搬家的持续性,取决于三大核心因素
尽管存款搬家为股市与创新药板块提供了强劲动力,但上涨的可持续性,仍需关注 “宏观经济预期、货币政策、产业景气度” 三大核心因素 —— 这三大因素若出现恶化,可能中断存款搬家进程,影响市场走势。
1. 宏观经济预期:决定居民风险偏好的根基
若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居民可能会选择 “继续储蓄、规避风险”,延缓存款搬家。反之,若 GDP 增速、就业率等数据改善,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将更愿意将存款投向股市。对创新药而言,宏观经济向好也意味着 “医保支付能力提升、居民医疗消费意愿增强”,进一步利好板块商业化。
2. 货币政策:利率是存款搬家的 “指挥棒”
当前存款搬家的核心动力之一是 “利率下行”,若未来央行停止降息甚至加息,可能逆转资金流向。反之,若利率持续走低,或推出更多宽松政策(如降准),将进一步推动存款搬家。创新药作为 “对利率敏感的成长板块”,低利率环境将持续降低其融资成本,利好长期发展。
3. 产业景气度:创新药需用 “研发进展” 留住资金
存款搬家带来的资金,最终会流向 “有真实成长逻辑” 的板块。创新药板块若能持续产出 “临床成功、海外授权、商业化超预期” 的利好(如亚盛医药新药获批、信达生物全球化布局落地),将持续吸引资金;若出现 “研发失败、医保谈判失利” 等负面事件,可能导致资金流出。
五、结语:存款搬家是牛市的 “序幕”,创新药正站在风口
居民存款搬家,这个容易被忽略的信号,实则是当前股市上涨的 “底层逻辑”。近 20 年五次历史验证、当前 1.7 的 “存款 / 市值比值”、71.5 万亿到期存款,都指向 “资金入市远未结束”,牛市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对创新药板块而言,存款搬家带来的不仅是 “融资便利”,更是 “估值重塑” 的机遇 —— 充足的资金将支撑企业全球化研发、商业化落地,而研发进展又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形成良性循环。尽管过程中仍有 “股东套现、研发风险” 等波动,但宏观资金面的支撑,让创新药板块的长期趋势愈发清晰。
未来,随着存款持续搬家、市场信心恢复,我们或许会看到:上证指数突破 4000 点,创新药板块涌现更多 “市值翻倍” 的企业,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今天被多数人忽略的 “居民存款搬家”。对投资者而言,看懂这一信号,就看懂了当前市场上涨的核心动力,也抓住了未来牛市中最具潜力的机会。

作者:沐鸣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沐鸣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