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埃及旅游,一天被骗八次

日期:2025-10-06 15:40:14 / 人气:14



近期综艺《花儿与少年》明星埃及之行引发热议——节目中被网友扒出“踩坑不断”:买水被高价收割(别人10埃磅/瓶,花少团花1800多埃磅)、买莎草纸画砍价后仍被“宰”(老板开价1200埃磅,砍到200埃磅以为捡漏,实际150埃磅能买两张)。更讽刺的是,即便节目组架着摄像头拍摄(通常商家为博好评会给更好价格),埃及商贩依旧“狮子大开口”,仿佛游客的钱包是“无底洞”。

这并非个例。在埃及,骗局如同沙漠中的沙粒般无处不在,“没被骗过就像去北京没看故宫”成了游客的调侃。一份“防骗指南”甚至比旅游攻略更实用——因为这里的骗术花样百出,永远猜不到下一笔“付费项目”从何而来。

一、从落地到离开:骗局“全链条覆盖”

下飞机:“热情”背后的“赎金”

刚抵达埃及,伸过来的“热情之手”可能暗藏玄机。帮忙提行李?那是“付费服务”,不给“小费”(赎金)别想拿回行李;即便你并未求助,也可能被强行“服务”后索要钱财。

交通:谈好的价格“凭空消失”

打车时谈妥的价格,下车时可能冒出一连串“超时费”“过路费”“停车费”“空调费”……司机总能找出理由让你平摊更多费用,仿佛你要为他的车“买单”。

景区:骆驼、拍照、安检全是“坑”

• 骑骆驼:金字塔脚下,商贩热情推荐“便宜骑骆驼”,拍完照却索要“下车费”;更离谱的是,有时骑一头骆驼会被要求为“后面跟着的四头”也付费。  

• 拍照:商贩会抢走手机连拍,再理直气壮要“服务费”;穿自制“工作证”的人甚至会以“禁止拍照”为由罚款,金额全凭他们说了算。  

• 安检:带衣服、相机要给小费,甚至连带“一捧空气”都可能被索要费用;想寄存物品?拿回来大概率还得再掏钱。

购物:阴阳菜单与强制消费

餐馆的“阴阳菜单”是基础操作——看人下菜碟,专坑游客;若用大额钞票付款,商家可能装作没零钱,用商品“强买强卖”或故意找更小面额的钱。更有甚者,在火车上乘务员默许抽烟,等游客扔烟头时突然收费(1人10美元),堪称“计中计”。

网友总结的被骗经历多达二十条:带路要钱、拍照要钱、带头纱要钱、帮塞行李进安检机也要钱……“只要强行让游客为服务付费1美元,他们就能开心一天”。

二、骗局背后的生存逻辑:穷与无奈

埃及的骗局如此普遍,根源离不开一个“穷”字。当地经济发展受限,就业机会匮乏,部分人将“骗”视为成本最低、门槛最低的“搞钱方式”——连饭都吃不饱时,道德与底线自然容易被抛诸脑后。  

管理难度同样不可忽视:正规工作岗位稀缺,若严格禁止“小费类”行为,部分人可能失去收入来源。因此,尽管骗局令人反感,却是当地复杂现实下的“畸形产物”。

三、防骗指南:如何降低“踩坑”概率?

1. “伪装术”:假装非中国人

网友实践发现,假装日韩或马来游客更有效(马来人也讲汉语,不易露馅)。中国人常被当作“优质目标”——商贩知道国人习惯“来都来了”的自我安慰,对小额损失多选择忍让。  

2. 硬态度:直接说“不”

埃及人要的是钱,而非冲突。若摆出愤怒表情并果断拒绝,对方通常会默默离开。遇到蛮横情况,可寻求警察帮助(虽未必主动干预,但有求助时一般不会坐视不理)。  

3. 做功课:提前了解物价

提前查询当地大致物价(如餐饮、交通、门票参考价),购物时拍下价签核对付款金额。购票、订车、订酒店尽量通过官方明码标价平台,减少中间环节的“操作空间”。  

4. 以毒攻毒:小额反击

有游客总结:用“1美元”原则反制——既然对方只想赚小额钱,不妨也“精明”应对。需注意,埃磅价值低,即便被骗通常也只是几十块钱的小损失,不必因此过度消耗情绪。  

结语:调整预期,旅行本为开心

埃及的骗局虽多,但并非所有人都是“恶人”——所谓“全员骗子”只是夸张调侃。当地复杂的经济与社会环境造就了这些现象,而游客的烦躁往往源于“善意预期”与现实的落差。  

最好的应对方式或许是:出发前做好心理建设,旅途中灵活应对(该强硬时强硬,该装傻时装傻),万一被骗就当“破财消灾、增加体验”。毕竟,旅行的意义从来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开心最重要”。正如网友所说:“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旅游嘛,自然也一样。”

作者:沐鸣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沐鸣娱乐 版权所有